在台灣常見的過敏,因氣候和環境的關係以塵蟎t為主過敏原容易引發下列三種過敏。
過敏性鼻炎:
|
患者大多於早晨起床後出現流鼻水、打噴嚏、鼻塞、眼眶周圍皮膚癢、上顎癢,越接近中午時分,症狀越減輕, 遇天冷或吹到冷風時則加重病情。或者睡前有鼻塞症狀此因人而異。過敏性鼻炎患者會於每天早上和夜晚接觸寢具時重覆發作,更有增加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風險。 |
即使是醫生要區分兩者,有時也非常困難。因為兩者之症狀類似,皆會造成打噴嚏、鼻塞、流清鼻水、流淚、全身倦怠及頭痛。然而感冒較不易造成喉嚨及眼睛癢,通常以喉嚨痛開始。至於過敏的症狀通常是依序而來,先打噴嚏,接著流清鼻水,最後鼻塞,有時一症狀會於下一個症狀出現時消失。再者,感冒之病程約五至七天,而過敏的症狀在避免過敏原後症狀即可緩解。若你能試著找出一種減少暴露過敏原的方法,且症狀隨之消失,這可能表示你患的是過敏性鼻炎而非感冒。
過敏性氣喘:
|
(細支氣管炎)主要發作時間在晚上或半夜,當症狀發作時,咳嗽不止,細支氣管內積滿黏液,排不出去堵住氣管,空氣無法順利進出而到達肺泡,當空氣在積有水分之氣管內流動時,即會產生哮鳴的水笛聲,並且有呼吸換氣困難的現象;亦有經過敏物質刺激,引起氣管之收縮,氣管管徑變小,以致呼吸變的困難。 |
當氣喘發作時,或先有連續一陣噴嚏、咳嗽,繼而發生胸口悶,呼吸困難現象,吸氣時胸骨柄上方出現明顯凹陷,近身時可以聽見呼吸的哮鳴聲。若嚴重者呼吸時有抬高肩膀的現象謂之『息肩』即動用全身的肌肉來幫住呼吸。有些重症的病人,當氣喘發作時無法躺下來休息,因為躺下來時呼吸肌便無法發揮作用故呼吸困難,只能坐著睡覺。
過敏性皮膚炎:
亦有稱之「異位性皮膚炎」此病好發於肘部、膝部、膕(膝後窩)部、四肢或全身,常見對稱性發作,有起丘疹者,亦有起紅斑疹,或濕疹或蕁麻疹,反覆發作不斷;或有全身性乾燥剝落屑者,謂之『乾癬』。
異位性皮膚炎與先天過敏病體質關係密切,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生於皮膚上的慢性,搔癢性疾病,好發於帶有過敏病的家族中,而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,也常帶有其他的過敏性疾病,如過敏性鼻炎、 氣喘、或蕁麻疹等。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,在台灣也約為4%,通常於嬰兒二至三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症狀,一歲以前約60% 病人已出現症狀,五歲以前約85%已有症狀,其他則在以後陸續發生。
|